媒体聚焦
社会媒体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社会媒体 >> 正文
山东大学服务山东经济强省建设系列报道②产学研紧密结合真抓实干显成效
发布时间:2018年01月12日 09:47    作者:王莉莉    点击:[]

编者按: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坚定不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山东大学扎根齐鲁大地,坚持“服务地方,服务山东”的发展思路,以助力山东省经济发展为己任,发挥高端智库、科研平台、创新发展、培育创新人才的优势,用智慧、才能和技术,承担着人才聚集地、知识获取处和科研孵化器的社会责任,多举措、全方位创新服务模式,在山东经济改革发展的征程上,到处弥漫着“山大味儿”。大众网联合山东大学共同推出《山东大学服务山东经济强省建设系列报道》,聚焦山东大学在服务“经济强省”中的行动与贡献。

如果说高端智库服务的是“顶层设计”,那么产学研紧密结合体现的则是“任务落实”。山东大学强化产学研深度融合,大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不断提升服务山东经济发展的能力,同省内11个地市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与21个县区开展产学研合作,搭建平台,有效整合学校、地方、企业资源,促使学校优势资源走向地方,服务山东。对于服务地方和企业,山大人有一股子干劲:

服务地方显特色。学校以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为重点,构建覆盖全省、功能齐备、组织完善的技术转移体系,形成多平台横向联动、纵向贯通的技术转移和成果孵化产业化链条,不断推进与省内有关地方及县域的合作。

在以济南为中心的省会城市圈内,坚持项目导向,从2016年10月起,山东大学与济南市、山东省科技厅三方共建的山东工业技术研究院面向济南市十大千亿产业需求,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推动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助力近20项前景广阔的科研成果在济南落地转化。目前,山东工业技术研究院“一院两基地多园区”建设模式已初步成型,多项产业化项目已实现落地转化。“SiC单晶重大项目”落户山东天岳公司,已建成全国最大的SiC单晶产业化基地;“氧化锆连续纤维重大项目”落户济南高新区山东德艾普节能材料公司、已建成年产50吨的高温制品生成线,经济效益显著。研究院还依托山东大学海绵城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组织土建学院协同山东高速集团、济南城建集团等企业,进行透水路面养护车开发、新型透水铺装材料的产业化,推动济南市海绵城市建设。

为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和“一区一圈一带”等战略,2016年11月,山东大学与德州市全面合作,签署了《德州市人民政府-山东大学深化合作协议》等11项合作协议。山东大学生命学院、材料学院、晶体所,以及微生物国家重点实验室、晶体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单位与德州科技产业建立密切联系,搭建了山东大学——德州技术转移中心、国家科技园禹城分园、生物工程应用技术研究院、技术转化基地等协同创新平台,助推双方合作深度融合;自2005年至今双方已达成合作95项,合同经费超过6300万元。近年来,山东大学禹城生物工程应用技术研究院为保龄宝、福田、禹城农药厂、永和禽业等公司解决技术难题30余项,搭建了DNA重组工程技术服务平台、绿色农牧一体化创新技术战略联盟和农业循环经济服务的平台,以及广博生物30吨液体深层发酵、龙力生物固态生物质预处理、福田生物化工工艺、保龄宝固定化酶、福航环保90吨氧固态连续发酵等中试基地,深化双方合作。

在半岛城市圈内,山东大学与青岛市人民政府共建山东大学中国海检研究院,在海洋设备检验领域内,打造全国培养海检人才的摇篮和发展海检领域科研的高地;与青岛崂山区共建“山东大学青岛金融与财富管理研究院”和“海洋国家实验室智能超算与大数据联合实验室”,带动青岛经济发展。学校还建立了11家技术转移中心,负责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其中,快速热循环绿色注塑成型新技术在青岛海信集团获得产业化应用,相继开发高光注塑产品50多种,年产高光塑件200多万件,取消了打磨、喷涂和罩光工序,成本降低21℅,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为在更高层次上推进全方位合作,山东大学与威海市人民政府签署深入推进校地合作共建协议,推动科教协同、产教融合,加快成果转化,为山东经济文化强省注入新动力。截至目前,威海校区已同威海市、新泰市、兰陵县等7个地方政府签署了校地全面合作协议。

服务企业见成效。山东大学与企业加强合作,不断强化产学研深度结合,紧紧围绕科技发展和产业趋势,大力推进科技成果向产业化转化。近三年,全校有上万人次专家、教授和研究生投身经济建设主战场,承担了3000余项科技攻关课题,作为主要技术支撑单位参与建设了11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与企业共建科技合作平台40余个,实现学校优势学科与地方产业布局的有效对接,在提升企业技术创新力的同时,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促进新旧动能转化。山东大学材料学院与济南市天桥区、德州市、潍坊市等政府、企业建立产学研基地近30个,一批专有技术落地企业,与山东企业联合开发的材料在高铁、“运-20”、“天宫”等“大国重器”中获得应用。化学院教师茹淼焱承担的济南华星材料技术有限公司长效太阳能热交换介质项目已实现产业化,完成销售收入300多万元;承担的山东环发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济南)造纸废水处理用化学品技术改进项目,其中造纸中水脱色剂已实现产业化,完成销售收入500多万元。2010年,山大与淄博高新区管委会及新华制药合作共建“山东大学淄博生物医药研究院”,为鲁中医药产业带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服务,先后为新华制药、瑞阳制药等100余家山东医药企业提供技术服务价值近亿元。近年来,学院通过技术合作为寿光富康制药有限公司创新原料药品种的生产体系,使该企业成为全球最大的质子泵类药物生产企业,新增利润6.5亿元,税收4.7亿元。2012年12月,金融风险定量计算与控制协同创新中心落户山东大学。作为协同创新中心依托单位,山东大学中泰证券金融研究院通过科技创新和平台建设,将研究成果应用于企业。研究院与企业每年都进行5-6个项目的合作,双方进行技术攻关后,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2015年2月,山东大学金融风险管理实验室落户青岛,为财富管理试验区带来一批国际领先的学术与技术成果。目前,全国一些金融机构已经与实验室签署了合同,并入驻实验室。

青岛胶州湾海底隧道的顺利贯通,实现了东西岸半小时通达。青岛胶州湾海底隧道工程全长7800m,隧道断面积411.9m2,属于超大断面,施工难度大。山东大学岩土工程团队建立了我国钻爆法施工的海底隧道最小岩石覆盖厚度确定方法体系,提出了胶州湾海底隧道最小岩石覆盖厚度,有效减小了建设投资,利用建立的钻爆法施工隧道综合超前地质预报技术,有效避免了青岛胶州湾海底隧道施工期灾害事故的发生,施工期未遗漏任何一个重大灾害源,保障了青岛胶州湾隧道工程顺利贯通。此外,团队还参与了济南地铁前期勘探、技术指导,以及胶州湾跨海大桥等工程,解决生产一线的实际问题。

为缓解地方就业压力,近年来学校产业集团所属企业承担社会义务,安置职工就业,解决地方就业6328人。近两年,据不完全统计,产业集团所属企业与政府合作项目45项,与企业合作22项,涉及项目合同金额约11亿元,上缴地方利税约7亿元。各地校友组织也积极搭建平台,上海、济南、青岛、烟台、淄博、菏泽、济宁、潍坊等地校友会成立了山东大学地方产学研促进会、学人创新协会、校友企业家俱乐部等,推动当地科技转化,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大中型企业是山东经济建设的主力军。山东大学与省内海信集团、玲珑集团、潍柴动力、南山集团、海尔集团、浪潮集团等数十家大中型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开展紧密合作,服务于山东省经济社会发展和企业转型升级。山东大学还与山东金融资产交易中心、山东国晟中融宝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山东中创软件商用中间件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财经大学青岛财富管理研究院共建“山东互联网金融研究院”,与五征集团合作共建“山大五征机械研究院”,与山东高速集团共建“山东大学-山东高速工程技术中心”,与山东能源集团共建“深部岩体工程与灾害控制工程实验室”,与威高集团共建“山东大学威高研究院”等,通过项目合作、搭建平台等方式,促进学校和企业实现双赢,共同发展。

通过与地方、企业的合作,产学研紧密结合,山东大学为政府和驻地企业解决了生产中的技术难题,增强了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上一条:山东大学服务山东经济强省建设系列报道④高素质人才夯实经济发展基础

关闭

Copyright © 2018-2020    版权所有:山东大学服务山东办公室    [网站管理]

地址:中国山东省济南市山大南路27号山东大学中心校区明德楼B835    邮编:250100    电话:0531-88369048